top of page

卓芝吟的實習報告

學習

1、專業能力方面

我在中研院實習所有使用的工具中,只有Java、MySql曾經有接觸過,其他工具都是第
一次使用。接觸Java是在必修課程式設計2,當時接觸的也都是基礎的for、if、繼承念,且因程式不難,所以通常全部寫在main function就可以達到目的。但在上班用到的Java十分講求結構,主管嚴禁把所有程式都寫在main function,也接觸到Java裡面很多其他的套件、功能,和在學校的時候相差很多。也學習到很多沒接觸過的工具上(例如:Solr、Tomcat、Jsp…等)。

練習初期,我自己認為完成後,請主管來檢查,主管看了一下,跟我說我的程式要有結構化,這樣之後其他人如果要使用就可以直接呼叫, 同樣的功能就不需要一直重複寫程式碼 ,要是沒結構化程式比較複雜時,程式碼看起來就會很零亂,之後若有發現錯誤也很難快速找到錯誤的區段進行修正 。 但我並不是很有結構化的概念,之前在學校上程式課時,程式碼不多也不那麼複雜,所以基本上全部都寫在一起也沒有甚麼問題,考試時也只看對 錯,不管程式碼是怎麼寫的,也不管執行速度,所以對這方面概念很薄弱,實習之後在主管 的要求下,現在都會特別著重在這部分 。

除此之外,主管也教導我們程式碼的coding style 非常重要,會讓大家在程式上有一個共通的格式觀念,使程式邏輯更易於瞭解,不但增加專案的易讀性以及可維護性,也能間接加快開發速度。特別是在命名方面需要特別注意,要使用有意義的命名,而不是隨便命名只有自己能看懂,還有許多排版、「; 」、換行的相關規則,都需要特別注意。

暑期專業學習:學長離開、正式交接之後,主管帶著我開發過程中教了我很多結構方面的概念,也跟我說開發應該先從結構開始,特別是之後開發越來越複雜的東西,結構就越重要,結構定好對於之後相關功能的開發、維護都非常重要,所以不一定要急著打出程式,要先把整個結構跟流程都想得很清楚了,在開始打程式,這樣才是比較對的開發方式。除了JAVA程式方面,前端Jsp部分主管也帶我看了很多,因為平台之前已經有很多正職前輩開發的東西,所以前端Jsp很多地方都環環相扣,有些寫得很複雜,對我來說要自己讀在接上自己開發的部分,著實有些難度,主管剛好是整個平台主要開發管理整合的人,所以就算不是全部都主管一個人開發的,主管大致上也都知道在寫甚麼、怎麼寫的,我找不到接口、看不懂的時候,主管就會帶著我找、講解給我聽。

2、溝通方面

我一開始上班時,對於主管、學長們都覺得很敬畏,所以遇到問題就會呆住,很猶豫要不要開口尋求幫助,但又很怕開口問出來的問題,會讓主管、學長覺得很愚蠢,所以往往都會猶豫,在猶豫的同時就會浪費時間。很慶幸的是,我這個項目前一位實習生是資工系的學長,學長知道我程式比較弱,都會很有耐心,看我停滯或出現bug,就會主動問我遇到甚麼問題,有時候甚至會幫我一起debug,給予我很多協助和教導,也讓我不會很害怕問問題。當我和學長都解決不了時,學長就會叫我直接去問主管,但我對主管還是有很深的敬畏,所以一開始都能不要問就不要問,還好主管也很親切,每1-2天就會過來詢問我最近做怎麼樣,有沒有遇到困難,主管也知道我程式不是很強,所以給工作時,都會很詳細的說明大綱、架構還有步驟怎麼做,給我一個方向,讓我不會不知所措。久而久之,現在我已經不會畏懼去問主管問題了,經過半天以上思考真的想不出解法時,我就會去像主管求助,這樣不但問題會比較快解決,與可以同時讓主管知道我目前的進度,一舉兩得。

3、其他知識

我們院所每2個月會開一次全院所的會議,實習生只有第一次一定要參加(因為要介紹新進人員給其他人認識),參加那一次讓我記憶深刻,因為全院所的會議討論到的東西非常多非常廣,在會議上聽到很多院所推出的平台,雖然這些平台設計上是為了便利學者研究,但平台都是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覺得這些平台平時大家沒聽過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有些人可能不是專業學者,但對這方面相關內容有興趣,就很適合使用這些平台。
 

除了院所會議,主管也會跟所有實習生開會,讓實習生報告進度,我們所有實習生工作的內容雖不盡相同,但都隸屬數位文化中心,所以報告都是一起的。每次報告都能聽到許多從來沒接觸過甚至聽過的新知識。

學習
專業能力方方面
溝通方面
其他知識
更多...
筆記本電腦和咖啡

​工作內容

在實習的這段期間,我都做了甚麼呢?

復古書店

學習

​在實習的這段期間,我學了甚麼呢?

筆記本電腦和筆記本電腦

​心得感想

在實習的這段期間,我有甚麼成長及感想呢?

​指導老師:李婷老師

YZU-IM N24 INTERNSHIP  X  ASCDC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