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卓芝吟的實習報告

工作概述

​工作概述

寒假剛進到中研院實習時,主管先告訴我們目前主要有4個類別,機器學習(圖像、文字兩部分)、網頁前端(視覺化)、平台後端功能開發(中心平台相關功能、全文檢索、搜尋…等等)。讓我們都先嘗試看。前幾個禮拜,先看一些學長推薦李宏毅老師機器學習的線上課程,之後學習leaflet、html、css…等前端視覺化相關的部分,最後是學習Solr、JQuery、Java…等後端相關的部分。都先嘗試、了解各個項目大致上在做甚麼後,再依興趣分配項目。

最後我選擇的是平台後端功能開發的部分。​

自我評估

我覺得這幾個月實習真的是受益良多,特別是程式方面,改變我許多寫程式不成熟的地方、習慣,也對架構、結構有更深的認識,對於拿到需求時該如何進行、程式要如何設計比較整潔,都有更多了解。雖然我目前寫出來的程式碼還是比學長、主管的凌亂很多,結構也沒他們清楚、直接,但比我幾大一大二寫的程式碼真的進步許多了。


除了受益良多之外,也更認清自己能力上的不足、程度上跟學長們及真正的程式設計師差一大截。我認為我寫程式所花費的時間都過長,雖然主管不會限時,也不會催促,但是我自己可以感受到自己的速度太緩慢了!很多時候接收到題目後,會先在腦中構思程式、拿紙筆稍微寫下架構,構思時覺得不難,今天一定可以寫完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往往真的上機寫的時候都會卡住、寫不完,要2-3天才寫完當時的那一小部分。而一個工作是很多小部分組成的,所以要完成一個工作就需要花很多時間,像是我的第一個工作,一開始使邏輯不夠清楚一直卡住,這部分的釐清邏輯還好有學長、主管的協助才加快了一點訂好架構。但程式碼不夠結構,所以許多地方主管都要求要修正,我大概花了整整2個月的時間才完整的完成,我認為速度真的非常需要加強。主管也曾告訴我,每個method最好都要控制在10行內,最多不要超過20行,但是我至今還是常常沒做到這個要求,所以架構設計上也須加強。

暑期工作時間大幅增加,我對結構方面的了解比以前多很多,對結構的掌握上也比較熟悉了。主管也常常和我分享程式要怎麼寫,要怎麼樣才是比較正確的開發方式,工程師大致上都怎麼開發的。雖然主管的一個method程式碼只能20行內,我還是沒辦法每個method都達標,但是比之前一開始的進步多了,對於開發時的邏輯思維也有漸漸改變,以前都是從目標功能思考要怎麼寫,對於其他方面都不太注重所以常常程式最後的功能有做到,但是程式碼寫的雜亂、不夠靈活、毫無結構可言;經主管教導之後,我知道要從結構先開始思考,method能拆就要盡量拆開,不能有太多寫死了的東西,要多運用變數參數,讓程式有靈活度,可以重複被呼叫使用,不能同樣的目的,卻每次需要就重寫一隻大同小異的程式,同樣目的就樣寫一隻可以靈活被多方使用的。

從1月開始到現在實習已經10個月要邁入第11個月了,對環境、工作都已經十分熟悉,雖然在程式開發上面還是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但我認為現在寫出的程式比起實習之前的,多了很多結構的概念,在寫之前也會先經過思考,不會只專主在要把東西寫出來,會思考這樣寫是否合理,是否有其他更好的寫法,對於先前主管提過的每個method要進良維持在20行內這件事,也變得更加得心應手。

心得感想

我這個項目前一位實習生是資工系的學長,學長知道我程式比較弱,都會很有耐心,看我停滯或出現bug,就會主動問我:”還可以嗎?有沒有甚麼問題”之類的,有時候甚至會幫我一起debug,給予我很多協助和教導。在遇到工作上困難時(程式寫不出來),我通常都會先自己思考,真的想不出來,就詢問學長,學長都很樂意協助解決問題;每次拿到新題目,常常會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下手,學長就會主動帶著我思考、分析邏輯,協助我更快進入狀況。當我和學長都想不出來、討論不出來的時候,主管也會幫忙、看出盲點並提點我。還記得剛開始第一個練習的時候,主管知道我程式並不是很強,所以直接一邊打出程式架構教學一邊講解題目邏輯給我聽,讓我清楚脈絡及大概有個方向,遇到任何問題,主管也都會很積極的協助、和我一起討論。

 

雖然每次去上班真的都覺得很累很累,要坐在電腦前面8小時又要早起趕車,加上我們中心的需要開發、設計的部分很多,每次有新工作,一開始想不出來的時候都非常痛苦,但就像人家說的萬事起頭難,只要撐過去想出解法,就有雨過天晴的感覺。

 

在這邊也深深的了解到精益求精的感覺,需要不停地思考程式碼要怎麼寫,有沒有其他更好的寫法、邏輯或是結構,真的不輕鬆,但是每次做完一部分時,又覺得很有成就感,真的是很值得的歷練! 

 

到中研院實習後,每天寫的程式量遠遠大過於我大一大二時在學校寫的,除了我們系上的學生,也認識許多資工系的同學,各自擅長、負責領域都有所不同,在平時大約每2周一次的進度報告會議中,都能聽到許多從來沒接觸過甚至聽過的新知識。主管、其他正職也都很照顧我們,讓我遇到困難時不會很無助、不知所措,雖然有時候在程式上遇到困難不好意思一直問,就會被問題卡住,但是後來發現卡住的時候,應該休息一下,讓大腦停頓,不要一直在同樣的bug上陷入自己的無線迴圈中進行思考,這樣怎麼思考都會是同方向,停一下之後,重新整理思緒,換個角度,反而很快就想出來了。希望自己之後能力越來越精進,學習速度可以更快,讓工作進行得更加順利,學到更多東西。

暑期實習心得:隨著上班到中研院上班的時間越久,我對主管的感謝就越多,以前在學校寫的程式我都只著重於結果,因為老師考試也是看結果是否跑得出來決定給不給分,對於過程都沒甚麼注重,上班之後,主管時常帶著我、教導我如何才是工程師打程式,許多我想不出來、困惑的地方,主管都會不厭其煩的教導我。主管來找我討論(交代新工作之前說明架構或是看我的程式碼跟我說哪裡要改正)時,也都會邊講邊教導,很多時候一討論就會花1、2個小時,一個禮拜討論個2-3次,或是有問題我去問,主管就會來幫我看,我常常都覺得我每次開發一個功能主管來找我討論的時間,遠遠大過於他把這個功能拿回去自己開發所需要的時間,對此深深感到慚愧,也知道自己距離工程師還非常的遙遠,還需要更加努力才行。

不知不覺就要到實習的尾聲了,這段時間真的學習到很多、受益良多,不管事在程式專業上還是升學就職…等方面的問題,主管都會給予協助、和我們經驗分享,也常常關心我們,這段期間我自認為程式方面真的進步很多,真的很感謝主管及正職同事的教導,讓我們對於進入職場能有更多心理準備、能力加強。

對系上的建議

首先感謝系上給予我們這樣子的機會,讓我們先體驗職場上的感覺,不但能開闊視野,對職場、以後的出路都有更多的了解、體悟,也學習到很多學校不容易學到的專業。


除了感謝之外,我認為這麼好的體驗,可以讓學生更早清楚內容、規則,還記得大二下時有聽過學長姐的介紹,但還是懵懵懂懂的,直到大三廠商名單、職缺需求出來了,要面試時才感受到實習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但這時候發現已經有點晚了。特別是職缺需求、所需技能方面,我認為可以提早在大二上時就將職缺需求、所需技能發佈給大家看,供大家參考,讓大家有一年的時間針對目前公司到底想要甚麼方面的人才有心理準備,也可以讓大家有一整年的時間去加強職場所需技能的部份,不要等到大三看到廠商一覽表時,才發現根本不符合公司所提出的所需技能,就來不及補救了。


除此之外也鼓勵學弟妹成果展時要再多用心一點看,記得大一時去看成果展,完全是走馬看花,一來是因為對公司不瞭解,二來是沒有危機意識,所以大一看完成果展時,完全沒有汲取到有用的知識、資訊。這方面也建議系上可以提前邀請廠商來介紹,讓學弟妹先對廠商都有一些基本的認知,還記得廠商介紹都集中在大三實習說明時,所有說明會都擠在禮拜三,訊息一次鋪墊蓋地席捲而來,很難消化。


最後再次謝謝系上的用心,不辭辛勞地替大家媒合,有任何問題也會伸出援手、提供幫助,讓學生有強而有力的後盾。

暑期實習後的建議:可以請程式設計老師對於結構方面更加注重一些,特別是考試或作業評分不要只看跑出來的結果,可以多著重程式碼是怎麼寫的,感覺這方面對實際職場上會很有幫助。此外最近也發現對於實習學分"選修”的部分好像不一定要修,但一開始實習時,系上都建議要一年,對此我覺得可以多跟學弟妹說明,若有想交換或是安排其他課程、計畫的同學可以多加注意,選修的實習學分其實不必要,實習也未必要一年。

期末實習後的建議與感謝:衷心感謝系上給予我們這個實習的機會,讓我們增添許多實務經驗,也在過程中會對自己的未來有更多的思索,真的是很棒的經歷。

更多...
自我評估
心得感想
對系上的建議
筆記本電腦和咖啡

​工作內容

在實習的這段期間,我都做了甚麼呢?

復古書店

學習

​在實習的這段期間,我學了甚麼呢?

筆記本電腦和筆記本電腦

​心得感想

在實習的這段期間,我有甚麼成長及感想呢?

​指導老師:李婷老師

YZU-IM N24 INTERNSHIP  X  ASCDC

bottom of page